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发布信息
发布信息
会员中心
会员中心
苗木网广告
会员升级
当前位置: 苗木网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病虫防治 » 正文

如何防治马尾松赤枯病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3-09-02  浏览次数:412
核心提示:2011-07-14日信息:分布与风险赤枯病是马尾松幼林一种首要叶部病害。据全国普查,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

2011-07-14日信息:分布与风险

赤枯病是马尾松幼林一种首要叶部病害。据全国普查,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江苏、河南、陕西等省(区)都有发生。本病除为害马尾松(pinus massoniana)外,还侵染其它针叶树,如云南松(p.yunnanensis)、黑松、黄山松(p.huangshanensis)、油松(p.tabulaeformis)、西岳松(p.armandi)、火炬松(p.taeda)、湿地松(p.elliottii)及杉木(cunninghamia lanceolata)、柳杉(cryptomeria fortunei)、金钱松(pseudolalrix amabilis)等。各类寄主中以马尾松、湿地松,火炬松、云南松受害最重。本病常与赤落叶病或落针病同时混生。

病害首要风险幼林新叶,少数老叶也受害。受害叶半截或全叶枯死,受害林分一片枯红,状似火烧。病叶与健叶比拟,其含水量和干物质的平均损掉率,别离为68.4%和39.2%,病害越重,损掉就越大。病株平均高发展量降低46.7%~58.4%,年主梢发展量降低73.5%。

症状

受害叶初现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,后变淡棕红色,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,病斑边沿褐色。病部散生圆形或广卵形,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胞子盘。新病叶在室温下保湿1~3天后,呈现黑褐色丝状或卷须状分生胞子角。按照病斑上、下部叶组织是不是枯死,计有叶尖枯死型、叶基枯死型、段斑枯死型和全株枯死型四种症状。

病原

病原菌是枯斑盘多毛孢(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.)分生胞子盘黑色,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,后外露,直径约100~200μm,散生于叶面。分生胞子梭形或卵形,巨细15~25μm×7~10μm,5个细胞,分隔处缢缩,中心3个细胞褐色,两头细胞圆锥形,无色,顶端有2~4根无色刺毛,长约10~19μm,分生胞子梗短。

用初发病的针叶分手,轻易获得纯菌种。菌落圆形,白色,边沿整洁,气生菌丝发财,白色茸毛状,菌落中间基质略带橙黄色或色稍淡。在24~29℃下培育9~12天,起头发生分生胞子盘,呈巨细不等的小黑点,久置成一发亮的黑色黏液团。分生胞子在5~33℃之间都能萌生,以20~30℃萌生量较多。无伤或有伤接种,经3~6天大量呈现症状,潜育期2~7天。有伤接种平均发病率48.5%。最高达81.8%;无伤接种,平均发病率21.4%,最高达42.8%。在天然光的前提下进行接种时,应明暗瓜代。

发生纪律

马尾松、赤枯病菌以分生胞子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中越冬。在落地病叶上越冬者少少,且全数以分生胞子越冬。翌年平均气温16℃以上时,约5月上旬,分生胞子起头散放。以6月(四川)及7月(贵州)捕获量最多,6月及8月次之,11月份(月平均温度16℃以下)根基遏制散放。一般雨天或雨后捕获胞子量最多,好天较少。林缘、树梢及树冠,比林内、冠下及冠内发病重,这表白分生胞子借雨水机械离开,随雨滴被气流带走。

病害一般于5月起头发生,那时月平均温度为19.5~19.9℃。6~9月为发病盛期,其间月平均温度20.3~22.9℃,月降雨量68.2~346.6mm,月平均相对湿度84%~86%。7月呈现发病岑岭期(月降雨量247~298.2mm,月平均相对湿度86%~89%)。今后,随气温下降;发病率逐步降低。当月平均温度降至12℃以下时,即11月今后,病害根基遏制发生。可见,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、成长的首要因子。而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成长。新叶感病后一礼拜阁下,发生新的籽实体,遇雨发生大量分生胞子盘,以此进行屡次反复侵染,5~9月都可发生新的籽实体,7月为岑岭期。

防治方式

可用621硫烟剂加硫磺细粉(按8:2比例平均夹杂而成)防治结果为91%~95%,741烟剂结果为88%~92%。另外,5%可湿性退菌特粉、退菌特重烟剂和621菲醌烟剂也均有必定结果。烟剂防治本病宜于6月进行,用量每公顷11~15kg,一年一次便可。如遇赤枯病和赤落叶病或落叶病混生的林分,需在6月和8月各放一次,各一次用药量应恰当增添。

葵花松对赤枯病具有较强的抗病性。是以,选用葵花松造林,是防治本病的一种较好路子。

 
 
[ 行业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